技术员 发表于 2017-3-7 22:44:54

孝猴

PART.1 山洞里蹦出个金戒指
  
  清朝末年,有个外乡人流浪到四川巫山县大宁河镇,他在镇东柳林里搭个棚子,算作居室,靠苦力拉纤换一些吃喝。平时,他不和任何人来往,人们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因为他说话带外地口音,镇上的人都唤他为“外乡人”。

  一天,外乡人独自顺着河道拉一艘小船,来到鹰子岩,只见一只鸟叼着什么从山上的一个石洞飞出,“铛”的一声,鸟嘴里掉下一个黄澄澄的东西,正落在外乡人面前。外乡人捡起来一看,原来是枚金戒指,他放在嘴里一咬,软的,是真金,就悄悄地放在怀里。
  
  回到家里,外乡人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他就向镇上的一个老头打听,鹰子岩上的那个山洞是做什么用的。老头告诉外乡人,那洞是藏棺材的地方,又称悬棺。相传很久前,大宁河出过一个宰相,他死后,人们从山上开了条路,把棺材埋在洞里,为了防止有人盗墓,就把洞口修成鼻梁状,修完后又把道路炸了,这样,就是再高明的盗墓贼,也不能进入洞内。

  原来洞里埋的是个宰相,怪不得会蹦出个金戒指,谁知道里面还藏有多少金银财宝,外乡人想到此,不禁心生盗墓的邪念。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看着剑鞘般的高山,外乡人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一天,外乡人正和一班人拉纤,发现山上有人扔石子打他们,抬头一瞧,原来是群泼猴。那群猴子在绝壁上打打闹闹,攀石附壁,行走如常。外乡人心里不禁一亮:可以利用这些猴子去山洞取宝。

  于是外乡人在家里做了个木笼,安上机关和活动门,把笼子带上山。到了山上,没过多久,就发现了猴群,原来巫山一带,山大人稀,人们视野猴为精灵,很少捕杀。

  外乡人在木笼周围洒上玉米,就径自下山。第二天上山时,木笼周围的玉米已经不见,外乡人就又洒上一些玉米。一连洒了十多天,外乡人才将玉米投进笼里,然后就蹲在一边守候。不久,只见一只母猴带着一只小猴抓着树枝荡过来了,外乡人仔细一瞧,在母猴的怀里还藏着一只几个月大的幼猴。母子三个蹲在树上,左右观察了一会儿,就跳入笼中,捡拾玉米大嚼起来,一不留神,小猴触动了机关,门自动关上了。母猴“哦哦”狂叫,外乡人忙走上前,用一块黑布罩住木笼。猴子怕黑,吓得没了声响,外乡人就拎着木笼回了家。

  到了家,外乡人把布扯开,一不留神,被母猴抓伤了手。外乡人把母猴抓出来,手起刀落,一刀把母猴给杀了。看着母亲的鲜血,两只小猴屈服了,吓得闭上了眼睛,瑟瑟发抖地抱在一起。原来,大猴野性十足,不好驯养。外乡人杀了母猴,剥了猴皮,这时恰有一个过路客商经过,见外乡人有刚剥好的猴皮,就花了三个铜钱,将猴皮买下。
  
PART.2 驯猴取宝
  
  外乡人给小猴取名为“大宝”,幼猴取名为“二宝”,用铁链锁住,每天训练,如果不听命令,外乡人就会用鞭子抽它们。那些看热闹的乡邻见外乡人的鞭子上浸透了鲜血,纷纷骂他残忍狠毒。在外乡人的严厉调教下,两只小猴进步很快,已能接受外乡人的一些简单指令。

  这天,外乡人正在家里驯猴,里正前来找他,里正身后还有顶轿子,从轿子上下来一个妇人,正是县令夫人。原来县令夫人听说外乡人家里有两只乖巧的猴子,就想来瞧瞧。见到县令夫人,“二宝”好像见到救星,一下就蹿进县令夫人的怀里。县令夫人爱怜地抚摸着“二宝”,对外乡人说:“这只猴子很乖巧,把它卖给我吧。”说完,也不管外乡人愿不愿意,扔下二两银子,返回轿中。见“二宝”被带走,“大宝”并不难过,只是向弟弟长啼两声,算作告别。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晃一年过去,“大宝”长成了一只成年公猴,在外乡人面前也愈发听话,外乡人给它的指令,它都能得心应手地完成。外乡人觉得时机已到,就买了根长绳,带着“大宝”上了鹰子岩。原来,清朝刑法规定,盗墓是重罪,抓住后要被处死。为了躲开行人,外乡人选择从山上动手。

  外乡人用长绳拴住“大宝”的脖子,递给“大宝”一个口袋,指着藏棺山洞的方向,做了个装东西到袋子里的动作。“大宝”明白,拎了口袋就往山洞的方向跑去,外乡人在后面放绳子,但只放了二十多米,就放不动了,原来,山上多灌木,将绳子死死缠住,绳子不能松动,根本放不了多远,外乡人只好把“大宝”拉了回来。

  外乡人心烦意乱,密谋了一年的计划,就这么泡汤,他不甘心。这时,“大宝”做了个动作,示意外乡人帮它把绳子解开,外乡人犹豫了。他知道,这“大宝”聪明异常,如果解开绳子,无异于放虎归山。想了半天,外乡人不愿一年的心血就此泡汤,决定赌一把,就解开了拴着“大宝”的绳子。

  “大宝”得了外乡人的指令,向山洞爬去。等了半个时辰,外乡人以为“大宝”跑了,正在唉声叹气,“大宝”拎着一件东西回来了。外乡人一看,这东西长约一尺,晶晶亮亮,原来是块玉如意。外乡人高兴得蹦了起来,大叫“发财了”。

  这天,“大宝”前前后后为外乡人拿回二十多件金银玉器,外乡人满载而归。回家后他买了酒肉,高兴得多喝了两盅,连给“大宝”上锁都忘了,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PART.3 灵猴献赃
  
  不料到了半夜,几个捕快来到外乡人的家里,将睡得死沉死沉的外乡人绑缚起来,然后搜出他盗得的财宝,将他打入了死牢。

  原来,“大宝”趁外乡人睡熟,拿了一块玉笏板,来到县衙,找到弟弟“二宝”,让“二宝”将玉笏板送给县令夫人。县令夫人见猴子给她送礼,不由得大吃一惊,忙找来县令。县令见玉笏板正面写着“御赐”,反面写着“祝宰相公六十寿诞”,就知道是以前皇上御赐宰相的东西。县令是本地人,知道民间传说的“悬棺藏宝”的典故,问过夫人后,推断定是外乡人盗了悬棺,当下派捕快前去搜拿。

  在证据面前,外乡人只好如实招供,原来,外乡人真名叫秦三,以前是个耍猴的,在家乡犯下命案,只好逃到四川,在偏僻的大宁河躲藏。县令当即上报刑部,刑部依据《大清律》,判秦三剐刑,秋后处决。

  到了秋天,大宁河已是寒风瑟瑟,许多百姓都涌到刑场看杀人,熙熙攘攘,如同过节一般。

  正要行刑时,有差人来报县令,说“大宝”和“二宝”死死地缠着一个看热闹的外地客商,把人家的外衣都撕烂了。县令早见过“大宝”和“二宝”的本事,知道这两只猴子颇有灵性,它们拦住那客商,一定有什么隐情,就让差人把客商带来。客商到时,县令见他的衣裳果然被猴子撕裂,露出里面的猴皮背心。

  客商交代说,这正是一年多以前,他在外乡人手里买下的母猴皮。

  县令听罢感慨良久,让他脱下猴皮背心,交还到“大宝”和“二宝”的手里。“大宝”和“二宝”捧着母猴皮,唏嘘良久,长啸一声,震耳欲聋。人们抬眼望去,只见两只猴影带着母猴皮,一前一后,消失在大宁河边的青山之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孝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