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房“内情”遭质疑
“震惊——四环边上的自住房居然两万多人弃购。”在搜狐焦点网的“血拼自住房”论坛上,一篇名为《震惊》的帖子这两天成了被置顶的热门帖。
网名为“big坏蛋”的版主在帖子中叙述,紧邻南四环的首开华润·花香四季自住房项目,因为有40套房源在第一次选房后被退回,于5月19日进行了递补选房。按照第一次选房结束后的结果,递补选房应该从优先家庭第5125号开始,仅从优先家庭的人数看,就有22064户。然而,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40套房子居然选到了非优先家庭5911号。
“2万多户家庭弃选当年选房就售罄的项目,莫非楼市降温,让炙手可热的房子变得无人问津?”“big坏蛋”在帖中提出质疑,开发商在递补选房中,根本就没有依次通知摇号编码5124号以后的申购人,搞起了内部小圈子,让非优先申购者买到了这个四环边、售价29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也因此,他发帖呼吁,希望参与过摇号没有收到递补选房通知的申购家庭,能够写一个证明。
递补选房公告在论坛公布
记者依据帖子留下的线索,辗转联系到了网友“big 坏蛋”。他告诉记者, 截至昨天,已经有120户属于优先范围的申购家庭加入了维权小组,而他也属于优先家庭之一。“目前加入维权的人,包括我在内,都没有收到开发商递补选房的通知。”
对于帖子里提出的“内部小圈子”之说,“big 坏蛋”提出的理由之一是,开发商并没有在市住建委的官方网站上公示递补选房公告,而是于5月17日0点在自住房论坛上发了选房公告。“夜深人静的时候发帖子?我们当时都没看见。”“big 坏蛋”表示,作为版主,他一直很关注花香四季的选房情况,论坛上得也很勤,原来是每天都上,最近一段时间是隔2到3天上,并不记得看到过这个选房公告。巧合的是,其他119户申购家庭也都没看到。
“后来我仔细研究了跟帖,从0点发公告到5月19日选房开始期间,只有6个人回帖,第7条就是有坛友表示怎么没看到这公告。”“big 坏蛋”提出,在论坛上发表选房公告,并不符合自住房的相关规定。
记者随后登录市住建委的网站,只看到首开华润·花香四季项目曾在网站上公示过摇号和第一次选房公告,没有递补选房公告。而在北京华润置地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同样没有相关内容。公众号里曾公布首次选房售罄的捷报,对递补选房只字未提。
《北京市自住型商品住房销售管理暂行规定》第八条要求,开发企业按照摇号确定的选房顺序,组织购房家庭选房,并在选房之日5个工作日以前,在销售现场和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官方网站发布选房公告,明确选房时间、地点、批次安排等。但是规定中并没有明确区分如递补选房是否也得遵循。不过,记者看到,此前其他自住房项目,无论是一次选房还是二次选房,都按此执行。
短信通知到底有没有收到?
“我就在这个自住房附近工作,如果按照第一次选房的选房率,我是能选上的。”维权小组中的一位申购者告诉记者,她的选房顺序号在5190号之前,按原则应该属于被通知的第一批人,可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任何通知。
“事实上,5月17日和18日两天,我不停给开发商的销售热线打电话,想询问递补选房何时启动,都没有打通。你想,南四环的位置,29000元/平方米的价格,真的会有2万多人不买吗?”
申购者口中的2万多人,指的是按照最后一套选房人的编号顺序所计算出来的人数。按照她给记者提供的材料,在市住建委提供给申购家庭的文件中,最后一套选房人的编号顺序是非优先家庭5911号。
根据递补选房公告,此次可以参加选房的家庭为优先家庭第5125号至27188号,以及非优先家庭第1号至8116号。按照非优先家庭5911号计算,相当于27975户家庭中最终产生40套购房人,弃购率达99.8%。
记者看到,面对维权小组的质疑,开发商华润也提出过一个名为“手机商务短信发送报告单”的证据,里面写着成功发送短信14921条,发送内容为“尊敬的自住房客户,首开华润·花香四季将于5月19日9时进行递补选房,欢迎致电。”“120人的维权小组中,目前征集到的编号顺序最近的为优先家庭第5145号,每个人都写了证明,表示从未收到过这条短信。”多位申购者都向记者表达,他们希望开发商公布具体这14921条短信发给了谁,可至今没有下文。
首开华润·花香四季位于丰台区花乡白盆窑村,地理位置在樊羊路与六圈路之间,销售均价29000元/平方米,曾被称为“北京最贵自住房”。从交通上看,项目紧挨南四环,未来“樊羊路”地铁站将在小区附近。
“如果当初通知你去选房,你真的会买吗?”记者拿这个假设问题询问了申购者,得到的回答以肯定居多。
“现在六环的新房价格都到30000元/平方米了,四环29000元/平方米的价格,总会有人动心吧?不会发生2万多人弃选的事情吧?优先家庭可都属于无房户。”“big坏蛋”说。
针对申购家庭提出的质疑,本周二下午,记者通过短信和电话的方式向北京华润置地负责媒体关系的刘女士提出求证。在电话中,刘女士以“开会很忙”为由并未和记者沟通,只表示稍后会向记者提供一份回应。但截至发稿前,记者都没有得到这份回应。
本报记者 赵莹莹 J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