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郁琼源)最近一个时期,“地王”频出、房价普涨,然而,看似红火的楼市景象并不能掩盖库存压力犹大的现实,“去库存”仍是楼市面临的严峻挑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楼市去库存初见成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3月末减少了2100万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积相比去年年末减少1650万平方米。 但是,仔细分析楼市现状,这些数据并不能让人轻松。在市场分化加剧的背景下,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库存总量仍在高位。市场机构调查显示,沈阳和大连等城市虽然消化周期均有回落,仍高达19.5个月和22.6个月。对于城市吸附力不足、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而言,去库存压力依然很大。 从结构来看,相对于住宅市场,商业地产存量过大、空置率高、租金低,成为“难啃的骨头”。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高达15263万平方米,同比激增23%。以红火的一线楼市上海为例,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商业营业用房与写字楼可售面积总量逾1950万平方米,而商品住宅可售面积仅947万平方米。 化解楼市库存,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出招,这更需要有系统思维,科学规划,细化政策。比如,让新市民不再为购房犹疑,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就需要“加速跑”,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化解商业地产存量,地方政府应合理把控土地供应节奏,不能一边库存高企,一边大量批地。部分省市明确提出“商改住”政策,那么一旦改变土地用途,土地出让金的补缴标准是什么,是按照起拍价还是参考周围其他地块的价格等,都需要政策进一步细化。 值得警惕的是,去库存应通过“人”的城镇化,而非加杠杆。事实证明,加杠杆只会导致楼市“虚火”上升,放大楼市“虹吸效应”,资金过度向一二线城市集中,既使热点城市房价高位跳涨,也增加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难度。 楼市去库存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背后暴露出房地产市场诸多积重难返的问题,但迎难而上是唯一的选择。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打赢去库存这场持久战,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让房地产业成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器”,意义重大。
|